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 首都金融服务北京丽泽金融服务商会官网

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2018年10月31日08:36  来源:中国政府网网址: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8/1031/c1004-30373032.html
原标题: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了经营和融资困难。在10月30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缪建民、泰隆银行董事长王钧就银行业和保险业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详解。

  民营企业融资难出现新特征

  大力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对龙头民营企业给予融资支持,督促金融机构改进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设置小微企业业绩考核权重……今年以来,银保监会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有效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数据显示,目前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9月末,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比各项贷款同比增速高7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超过1600万户,同比增加406万户;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0.4万亿元。18家主要商业银行今年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控制在6.23%,较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今年1—9月份,信用保险和贷款保障保险累计服务小微企业约50万家,为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保障。“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采取这些金融服务措施,不仅支持了民营企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发展、稳定投资、稳定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王兆星指出。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备受关注,而如今的民企融资难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征、新变化。

  易会满前不久带队到浙江专门调研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这一轮民营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新的特征和成因。融资难主要不是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大面积实质性的变化,而是企业经营进一步分化;不是难在银行体系的断贷压贷,而是难在流动性的压力,表现为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渠道受阻,包括发债困难、股权质押融资等带来的一些风险,使个别民营企业的存量融资到期无法正常接续。实际上,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余额是增长的,授信也保持基本稳定,并没有出现抽贷、限贷等歧视性措施。融资贵不是贵在银行的渠道,而是贵在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民间融资等社会融资渠道的成本高企,直接抬高了企业的债务成本。”易会满表示。

  在田国立看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世界性难题。“小微企业积累起来的数字很大,但个案又很小,银行尤其是传统大银行过去更多是围绕大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和风控管理。而一个大机构要服务小微企业,如果不转换思路就很难有效率。”田国立认为,AI技术、大数据应用、人脸识别等现代科技为破解融资难题提供了机遇。随着信息孤岛被打通,银行可以围绕企业的税务、工商、用电量等数据,在识别小微企业的可贷性上进行准确把握。

  “痛点”不同,“药方”不同

  有的企业是资金周转不畅,暂时遇到难关;有的企业反映“房子已经抵押了,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了”;有的企业抱怨申请贷款的程序太多、时间太长;有的则对银行信贷政策不了解……这些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痛点”,究竟该如何破解?

  “要在监管政策上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也将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从发展战略、市场定位方面,把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改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等放在董事会、高管层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位置。”王兆星提出,要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在新增贷款当中不断提高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授信比重。

  王兆星表示,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机构内部业绩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激发银行基层机构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降低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抵押的依赖,更多地根据企业的财务、诚信和管理情况发放信用贷款。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控基础上,大幅度缩短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响应和审批时间,提高贷款审批时效,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同时也需要在其他相关的政策方面给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包括定向降准、税收优惠、信用信息整合等,促进银行更加大胆、更加放心地给企业发放贷款。”王兆星表示,银行要区分民营企业具体情况,按照市场化原则分类施策,稳妥处置。要采取措施帮助暂时遭遇流动性困境的民营企业渡过难关,稳妥处置民营企业重大突发事件相关风险,以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民营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缓解融资难不能靠降低信贷标准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上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工商银行提出“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积极与100家民营骨干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在全社会开展“工银普惠行”活动,力争普惠金融贷款实现三年翻一番。

  建设银行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下功夫,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设计开发了大数据智能APP“惠懂你”。企业不用去银行,只需把信息输入进去,通过线上简单测试,就能测出贷款额度。目前该APP推出1个多月,用户已达100多万。

  中国人保集团开发了气象指数类保险产品146个,用以支持农业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农险保障金额达到1.28万亿元,仅上半年累计赔付金额就超过81亿元。“保险行业在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其他行业替代不了的作用。”缪建民提出。

  王钧告诉记者,泰隆银行每天有4000多名客户经理在积极拓展市场,有的客户经理在乡村三年开车7万多公里,业务累计300笔,每笔资金只有10多万元,普惠成效显着。

  “改进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需要有一个从信任到信息、再到信心的转化过程。银行对企业要有很强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收集相关信息,据此对企业风险做出科学判断,而后才能对企业产生信心,才可以更放心、更大胆地授信和放款。”王兆星表示。

  王兆星强调,缓解融资难题不能靠放松风险管控,不能靠降低信贷标准,“银行多年形成的风险管控体系、审慎稳健的理念和精细化的管理机制非常可贵,需要倍加珍惜。所以在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的同时,银行要更好地改进风险管理,而不是放松风险管理、降低信贷标准”。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