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食帖》等未来如何成为营收过亿公司?

A受访人:苏静(奇点社创始人) Q采访人:孙珏(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Q:《食帖》目前的发展怎样?

A:《食帖》是基于食物垂直领域的内容品牌。除了提供纸质出版物还有视频,社交网络等服务,现在商业模式已经走顺了。比如24节气,读者买这个书的逻辑是买它的slogan(广告语):24节气24顿饭。这个书之前推出了一套同名点击过亿次的视频节目,节目有点儿教学性质,书基于视频,但又有不同。视频拍摄现场有一个流程专门来做平面出版物,并不是单纯地像默写食谱直接抓帧视频截图。

Q:视频和书同步进行?

A:是的。我们会考虑视频加书的逻辑。两边都尊重。视频要好玩,有些东西只在视频出现,有综艺感。但书要很安静,更有治愈感。《食帖》团队还拿到了2017年全球美食杂志奖(全球只有两、三个,食帖的杂志书是中国唯一获奖的)。这个团队已经跨越了纸质出版的界限。一档每天吃完一碗泡面的视频节目《孤独的泡面》,去年让食帖进入微博美食类前十大V排行榜。

Q:《食帖》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什么别的价值?

A:你现在看视频,貌似没有商业模式,但它可能是一个贴片广告。《食帖》团队已经在做这一部分。《食帖》还会做视频和美食剧。美食剧在日本是一个类别,《深夜食堂》只是无数美食剧中的一种。同时,《食帖》的微博会高度聚焦美食视频推荐,这样会给用户一个感觉:找美食剧,找《食帖》就行了,这样我们不容易跑偏。

Q:《食帖》会做食物供应链吗?

A:大部分做有关食物内容相关行业的人,都会掺和食物本身这个事,比如直接去卖食品。《食帖》团队至少3年内不会干这事儿,我们只做与美食相关的内容,为建立一个食物严肃评论的体系去努力,这里的严肃,不是指无趣,而是要让大众对食物的认知,提升到一种学科的高度,这里面大有乾坤,也是它最有趣的地方。

Q:股权激励对团队意味着什么?

A:我不认为开发了APP就是一个互联网企业。互联网行业值得很多人学习的一点是,他们的制度走在很多行业的前面。在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核心成员,不谈股权,没人干活儿,很多时候,这是创办公司的入门条件。但在出版行业或者一些内容行业,制度演进得很慢。就内容这块,相对于传统出版社,《食帖》的工作已经做得很细。比如,《食帖》有自己录播的摄影棚,视频和杂志书里很多菜品都是团队成员自己制作。又如,一个高端烤箱广告,从文案、设计、烘焙、拍摄再到后期做视频以及做书的内容都是团队自己完成,出版社没有这样的专人,也没有这样的环节和制度去支持这种发展。供应商希望可以找到专业完成全盘事情的人,《食帖》就是这样的团队。可以说,《食帖》未来,只要坚持一步一步走实,在出版板块、媒体板块、视频美食剧板块各自做到过亿营收,问题不大。

Q:《知中》跟《食帖》的套路一样吗?

A:《知中》本质上和《食帖》的模式差不多,一个好的经验,孵化器内部会迅速分享。《知中》的定义是,探索有关东方中国的一切。每一期《知中》都聚焦于某个领域,研究所有的议题。比如,《知中》解读《山海经》,传统出版圈最通常的办法是找一个古本,再找专家去解读文本,加一些注释,这种价值提升大家都能做到。但我们做的是一个完全站在用户角度的聚合产品,全方位解读《山海经》,是一种真正增量的内容产品。当然,《知中》团队也可以和《食帖》一样,签约它们自己所在领域的单个作者,出书,推视频节目等,这本身是协同效应。

Q:《知中》未来还有什么可能性?

A:可能性方面,除了出版,还有媒体部分的价值以及线下商业空间的机会。比如,《知中》准备做大河剧。大河剧实际上是历史剧,看完之后可以学知识,同时又具备极强的感染力。《知中》做大河剧有优势。因为大河剧是一套工业体系,它的风俗考证、服装考证,都很严谨,《知中》正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它的最终目的是把这些考据放进一部电视剧。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在看故事,但最后却能收获一些知识。

Q:拍这个需要多大投入?

A:一部大河剧成本至少在2亿元以上。但我觉得现在不是钱的问题,是源头剧本的问题,重要的是愿不愿意做以及怎么做。我们现在从源头自己开发剧本,开发剧本的第一步,就是出版大河小说。现在大家都说,为什么各种剧里全是“小鲜肉”,确实是源头上大家没有好的本子,最后一部剧可能最确定的因素,就是“小鲜肉”背后的人气和“粉丝”,所以“小鲜肉”值钱,在这种语境下,是有合理性的。出版行业实际就是源头,现在很多出版公司转型成功也证明了这个事实。我们做大河剧非常符合品牌预期,不依靠某个导演,只按照模式操作,周围会聚集很多公司围绕这个模式来干。

Q:奇点社未来的定位是什么?

A:奇点社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投资者的角色,另一个是创业导师的角色,这里说的导师,也不是特指我,它可以是公司本身比较好的核心成员,或者外部的一些创业辅导资源,只有一个目的,分享经验和教训,孵化出更多更好的内容品牌。当然,既然是孵化,就会有成功和失败,但导向是让他们尽可能变成更有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独立公司,现在至少还有七八个新的内容垂直点可以孵化,比如接下来马上要做的阅读品牌:阅读兽。可以说,现在这个时点,确实是一个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看看发达国家的内容行业,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近似空白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