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超级地球的主恒星类型多样,如红矮星,其光谱类型是M型,发出的光主要集中在红色和近红外波段,可见光和紫外线波段则很弱,这意味着,在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超级地球上,白天的天空可能呈现暗红色或棕色,而不是地球上的蓝色或白色,这样的光照条件也会影响超级地球上的生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它们的叶子或类似叶子的器官呈现黑色或深色。
02表面条件
超级地球的表面可能是岩石,也可能是气体,或者是混合体。一些超级地球可能因潮汐锁定,导致一面永久极昼,一面永久极夜。
此外,超级地球可能存在全球性海洋,或者拥有更活跃的地质活动,如火山喷发等。
03恒星系统
超级地球围绕的恒星类型多样,这也会影响超级地球的宜居性。
03宜居的星球,应该长啥样?
我们总是说“在宜居带发现了超级地球”,那么,是不是在宜居带的星球都适合人类生存呢?除了星球位于宜居带,还要满足什么条件?
1位于宜居带
宜居带也叫“适合居住带”,是评估地外生命潜力的关键概念。
其实就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2拥有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01 有液态水的存在
水是生命的基础,行星表面或地下需要有稳定的液态水供应。
02 适宜的温度范围
行星必须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内,表面温度应适合人类生存。
03 稳定的大气层
行星需要拥有适合人类呼吸的大气成分,同时要避免有毒气体的存在。大气层还需足够浓密,以维持气压和保护生命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伤害。
除此以外,还需要有稳定的光照、全球性磁场、合适的重力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目前来看,只有我们居住的地球,可以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因此,保护地球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